夏夜,烧烤摊前,玻璃桶里倒入牛栏山金标陈酿二锅头,再猛地兑入1L整瓶雪碧,加入柠檬冰块,倒入杯中蒙张纸巾一拍,即刻开喝。
在2000年以前,这个喝法叫做“拍杯”、“二锅头炸弹”、“二锅头POP”,而在2022年以来的夏天,它的名字叫“牛碧桶”,无数手机对准这一幕并发送到抖音后,获得的是十几万点赞,外加评论区里几代人共同认证的青春记忆。
是小甜水、也是高度数,是年轻化、也是老经典,是80后的青春回忆、也是Z世代的社交新宠,正如同它的配方一般,既错位、又和谐。而在知酒君看来:它即是白酒世界里贯穿数十年不改的“青春语言”,又是一把打开白酒年轻化“刻板印象”牢笼的钥匙——原来征服年轻人,并不需要什么固定套路与剧本。
展开剩余83%是新潮流,也是30年的“经典回放”恐怕只有80后才知道,“二锅头+雪碧”喝法在年轻人里的大流行,比现今的低度预调酒风潮早了将近30年,在千禧年前的北京,聚集于海淀区的地下摇滚乐队团体中最先诞生了这个喝法。
彼时还没有精致的清吧与露营文化为这种独饮方式创造时下的“氛围感”,也并没有乘上品牌助力推广造势的快车,但“拍杯”的喝法,就靠着口口相传,从北京传到天津,再扩散到东北、华北的街头巷尾。
夜店中、聚会里,“拍杯”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63度的二锅头加雪碧,甜腻与苦辣互相中和,一口下去,既有白酒的醇厚,又有汽水的清爽,是多少人的“年轻人的第一口白酒”,也是青春时光里“难忘的沉醉”。
2010年后,随着预调酒、精酿啤酒涌入市场,“二锅头+雪碧”开始慢慢淡出大众视野,到也还没真正消失——打工族下班后、学生党小聚时,它始终是老友的夏日开怀的点缀,“熟人局”的隐藏选项。直到2022年春天,几位博主在抖音发布“牛碧桶”视频,重新带火了这款“老配方”。
毫无疑问,这是牛栏山以金标陈酿重新冲锋最基座市场的信号,但它没有强行下场定义“标准喝法”,只是顺势发起“#我的牛碧桶配方”挑战赛,鼓励大家加柠檬、泡话梅、兑苏打水,甚至加冰美式也不是不行。几个夏天,玩出了成百上千种花样。
时间来到2025年8月初,牛栏山在山东潍坊打造以“快乐牛碧桶 畅饮金标牛”为主题的潮流酒饮盛宴,让牛碧桶这一现象级“网红”成为线下的夏日主题:简单、直接,且好喝,价值主张交给用户自由定义,主打一个亲民与酣爽。
这种跨越30年的共鸣,毫不让人意外的再次戳中了当下年轻人“快乐畅饮”的痒点,同时也证明了一个总被忽略的事实:白酒与年轻人的联结,未必总是需要“无中生有”,那些本就隐藏在代代人过往青春中的经典酒文化,有时只是需要一个重新被看见的机会,便已足够。
新酒饮赛道的“反套路”:不低度、不果味,照样圈粉翻开当下新酒饮赛道的产品清单,几乎一半以上是“低度微醺”“白桃味”“荔枝味”的低度预调酒,仿佛“年轻化”就等于“低度化+果味化”。
“牛碧桶”的出现,恰恰打破了这个“魔咒”。它的基酒是42度的牛栏山金标陈酿,不低度也不果味,却能让不常喝白酒的年轻人主动尝试,核心在于两点:一是“利口性”的灵活调整,二是“参与感”的充分释放。
先说利口性。传统白酒让年轻人望而却步,多是因为辛辣感太强、入口太冲。而“牛碧桶”的妙处,在于把“调整口感”的权力交给了消费者——比例自由、冷热自选、配方随意、不拘泥于任何场景,这种“没有标准答案”的调饮方式,比品牌提前调好的“固定口味”更讨喜——年轻人要的不是“被安排的甜”,而是“自己掌控的味”。
再说参与感。现在的新酒饮产品,大多是“开瓶即饮”,消费者只是“使用者”;而“牛碧桶”是“自己调、自己玩”,从选桶、加配料到集体拍杯小视频分享,每一步都是创作。小红书上,有人用复古搪瓷桶做容器,贴上手写标签;有人在桶里插满迷迭香和小灯串,变成露营地的“氛围担当”;这种“可DIY、可分享”的属性,让“牛碧桶”不只是一款酒,更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——分享自己的配方,就像分享一首喜欢的歌,是在表达“我的生活方式”。
对比“公式化路线”越来越明显的低度酒赛道,“牛碧桶”反而更懂年轻人:让白酒的口感不“难受”,让酒桌的“规矩”去一边,不是只爱“小甜水”,而是爱“自己能做主的味道”。当品牌把“怎么喝”的权力还给消费者,白酒的风味自然能跟着年轻人的需求进化——这才是比“低度化、果味化”更本质的年轻化。
没有固定范式的年轻化:传统与年轻,从来不是对立面在白酒行业里,面对新酒饮一直有两种看似对立的声音:一边是“老传统不能丢”,觉得年轻人不懂白酒的文化底蕴,他们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讨好;另一边则支持“年轻人就是要反传统”,认为只有彻底抛弃传统,做“不像白酒的白酒”,才能吸引年轻人。
然而知酒君觉得,传统未必需要“爹味”才能延续,年轻也并非“叛逆”才能昭彰,走进了“非黑即白”的误区,才会看不懂人群。
“牛碧桶”的30年轮回,生生把传统、经典、年轻三个看似很难相融的概念圆润地捏在了一起,证明了其实年轻人的市场,才最包容。
它的基酒是牛栏山金标陈酿,纯粮工艺、窖藏陈酿,保留了白酒最核心的粮香——这是“老传统”的根基;30年拍杯仪式不改,讨几代年轻人的喜——这是“新经典”的力量;喝法没有任何规矩,能融入烧烤摊、露营地、宿舍派对——这是“年轻化”的鲜活。没有谁颠覆谁,只不过是传统的“酒”,顺着经典的“路”,找到了年轻的“场景”。
从“江小白文案”、“桂花汾酒”到“劲酒加冰”,再到“牛碧桶”,一再证明了“放低身姿陪年轻人玩”的态度,比讲究太大规矩太多的“爹味”营销永远有用得多。而经历过几代人青春的牛栏山,自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:年轻人反感的不是白酒的“传统”,而是品牌的“高高在上”,故而“牛碧桶”重启经典+顺势而为的成功,正是牛栏山数十年深耕民酒路线底蕴的体现。
结语:30年的牛碧桶,照见白酒年轻化的本质从2000年胡同里的经典拍杯,到2025年社交媒体上的夏日狂热,“牛碧桶”的30年,其实是一部浓缩的白酒青春史。
它告诉我们,“能按自己的方式喝的白酒”加上“酒是用来分享的”,是悦己与独酌、酒桌与小聚、过去与将来中,永恒不变的白酒语言。牛碧桶的爆火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中国白酒从“教育者”变成“同行者”,从“被仰望的传统”变成“可亲近的日常”的正确路径。
当更多品牌愿意放下“白酒大佬”的身段,走进年轻人的场景里,陪他们玩、陪他们乐,或许我们会发现:年轻人从来没有远离白酒,不过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,允许白酒,以他们的方式,走进他们的生活。
发布于:四川省盛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